top of page

認識免疫

認識免疫療法

進行手術、化學療法或放射治療後,體內多少仍會殘存癌細胞。所謂免疫療法,便是利用自身免疫力來清除癌細胞。患者先以傳統化療或放療清除絕大部分癌組織並使癌細胞數目減少後,再利用自身免疫力進行第二波攻擊,將殘餘的癌細胞滅盡,如此一來,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癌症,避免癌症復發,或延長患者壽命。目前一般的免疫療法其原理及特點,歸納如下:

 

※非特異性提高自身免疫力 (Non-Specific Stimulation) 

方法:以健康食品、氣功、芳香療法,甚至是所謂的心理免疫學方法,提高免疫力。

優點:價格相對便宜無痛苦。

缺點:功效不明顯且難以掌控。
科學證據薄弱。

※癌症疫苗 (Vaccine) 

方法:將腫瘤抗原或其DNA,藉由注射,或由樹突細胞、細菌等載送入體內,有誘發抗體產生,使身體產生對抗癌細胞能力。

原理:藉免疫系統所謂的記憶力來引導作用,變數大,效果較難以掌控。

缺點:癌症病人體內多已有免疫抑制物質,因此注射疫苗未必能引起有效之免疫反應。功效常因人而異,副作用大。

※細胞激素 (Cytokine)

方法:將干擾素(Interferon)或間白素(Interleukin)注射治患者體內,以提高免疫力或增加免疫細胞數量。 

缺點:細胞激素對身體副作用大。
無法充分掌握細胞增殖狀況,效果有限。

※免疫殺手細胞醫療技術 (IKC®)

方法:NK細胞、LAK細胞及CTL大量增值後,再將其輸注回患者體內。

優點:取自自體,安全且效果肯定。
可掌握細胞增值狀況。

 

有關免疫療法的研究,首先想到的是加強自身的免疫力。例如食補或運動等,但這些方法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觀察到效果,且結果會因人而異,也很難利用科學方法來評估和驗證。

此外,亦有人嘗試注射細胞激素,如干擾素(Interferons)或間白素(Interleukins),直接刺激免疫力、提昇抗癌效果。但由於此方式副作用大,常會引發類似感冒症狀,包括發燒、發冷、疲倦和消化道問題,血壓亦會受其影響。其中IL-2(Interleukin-2)所引發的副作用通常較嚴重,在治療過程中,醫師需格外仔細觀察患者。雖然注射細胞激素曾為癌症治療帶來了一線曙光,但已逐漸被認為不完全可行。
此外,目前仍在試驗中的免疫療法如癌症疫苗療法等,有可能改善抗癌免疫力的情況。但由於癌症病人之免疫系統多已受到抑制,且CTL及NK細胞之活力也多受到影響,因此效果仍然有待討論。目前免疫療法中較快速、較有效的,應屬「免疫殺手細胞」醫療技術。

所謂「免疫殺手細胞」醫療技術是抽取病人之白血球進行培養,大量增殖LAK (Lymphokine-activate killer) 細胞、CTL或NK細胞後,再將其回輸注以直接抵抗癌細胞。由於一般人體內之CTL及NK細胞數量不多,世界各地皆有免疫學家在體外以細胞激素培養後,再回輸至體內,直接提高病人免疫力。此技術優點是效果迅速,加上此技術之細胞取自於病人本身,因此不會有排斥現象產生。


目前所開發的癌症「免疫殺手細胞」醫療技術,主要是運用一些名為生物反應修飾劑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BRM) 的物質來培養細胞。簡單的說,BRM即是如細胞激素之類的「免疫調節物質」。BRM 是一些可在體內自然生成的物質,利用BRM,能夠使NK細胞、CTL細胞及LAK細胞等大量增殖,並喚起這些細胞之活性 ,使這些細胞在打入病人體內後,能立即發揮強力的抗癌效果。

bottom of page